从农村家庭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实际推广来看,除江苏省能按月发放脱硫电价及国家补贴,并及时发到农户卡上外,其他地区如安徽合肥和河南汤阴等则是先发放脱硫电价部分,国家补贴则推迟一段时间发放,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户对参与屋顶分布式光伏的积极性。
建议:呼吁国家对BIPV进行政策倾斜,变投资为消费、强力拉动内需,同时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难以满足当前市场的投资回报需求。
随着全社会环保意识的提升,经过光伏行业的不断努力,尤其是既能满足建筑美学要求,又具备弱光发电功能的薄膜发电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业主、建筑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采用BIPV产品的意愿不断增长。十二五时期,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猛,光伏电池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60%,技术和装备水平持续提升,光伏电站建设规模持续增长,发电成本持续下降。3.金融机构优先扶持有行业技术优势、资金实力雄厚、渠道建设完善的光伏龙头企业。二、《关于建立绿碳银行,鼓励新能源家庭用户,活跃我国碳市场的建议》。按照国际上促进新能源发展的思路和惯例,提高太阳能光热发电入网电价,是解决我国光热发电发展瓶颈的关键性措施,它将有力提升光热发电企业的积极性,投入人力物力进行技术研发和产业链的建设,加速技术自主化、设备国产化和产业化的进程、形成核心竞争力。
简历:李河君,1967年8月出生,广东河源客家人,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会长、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7个试点省市纳入控排企业2000余家,共发放排放配额12多亿吨,控排企业间根据配额与实际排放量间的盈余与缺口在碳市场进行买卖交易,同时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的交易是控排企业履约的有效补充机制,7试点省市允许最大的CCER抵消量约1亿吨。山东已成为发展光伏农业的先行者。
再大的光伏电站投资企业,也缺资金及融资解决方案。张勇分析说,山东省对所有的地面光伏电站项目都设定了一个限制电站必须和农业相结合。由于光伏农业项目的经营主体不同,经营模式也各不相同,很难形成完整统一的商业模式与工程体系。仍面临诸多瓶颈光伏农业优点多多,但发展的势头并不令人满意。
此外,还能在太阳能大棚里种菜,现在一年的收入比以前翻了几倍。光伏农业的意义不仅可以让偏远地区的农民自己发电,还在于让普通农民转变为产业型农民。
完美融合仍需探索+实践光伏+农业,一个代表着绿色转型发展之未来,一个代表着国计民生之根基,光伏使最传统的农业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但如何真正使得光伏、农业完美融合,达到1+1>2的效果。村庄采用太阳能发电是即墨普东镇实现太阳能小镇规划中的一个重要惠民内容。记者也注意到,去年8月,为打破国内分布式光伏市场的发展僵局,国家能源局在嘉兴召开全国光伏沟通大会,光伏新政随之推出。由于光伏大棚发展的是高效现代农业,单位产出效益较原来要提高10倍以上。
与此同时,农业光伏项目也涉及九龙治水。20兆瓦、35万千伏的项目必须通过升压站并入电网,但相关文件未见及时出台。以最常见的蔬菜大棚改造为例,如何在现有蔬菜大棚的棚顶安装光伏板,并进行基建打桩作业,排布组件的方阵、角度、密度都需要摸索,三思而后行。节省了劳力、电力,还能卖电赚钱,让光伏与农业的结合产生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意见指出:因地制宜采取电网延伸和光伏、风电、小水电等供电方式,2015年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张勇告诉记者,太阳能小镇让这里的农民成为棚内种蔬菜、棚顶发电的新型菜农。
目前我国农业大棚面积居世界第一,除小型拱棚等简易设备外,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面积超过200万公顷,是宝贵的光伏发电资源。由于不改变土地性质,避免了很多潜在土地审批风险,为发展光伏打下了基础。
与6兆瓦、10千伏的分布式项目相比,之前分布式并网政策已完全不能适用于新政下的项目规模。农业涉及的内容丰富而广泛,受到天气、地域、环境、观念等影响,光伏与农业结合,需要在多个分支模块进行不断探索与实践,才能总结出一些规律。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动力我现在已经将自己家的3亩地流转,建成了太阳能大棚,发的电不仅能满足自用,还能卖给国家赚钱。农业大棚往往连接成片,具备分布式发电和并网的条件。只有农业与光伏达到共赢,国内光伏农业才会有希望。相较而言,山东既是农业大省,也是光伏大省,省内落地了不少成功的农业光伏项目,这主要得益于当地的光伏政策。
70多户村民安装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已经启用,200多名村民用上了免费太阳能电能。张勇认为,这是一个高难度的平衡,这需要跨界的专业和经验。
太阳能小镇建成后,至少将吸纳15000个劳动力就业,这将占到普东镇现有21000多名劳动力的大约70%。将来不久,普东镇几十个村庄的数万村民将全部用上太阳能发电,成为名副其实的太阳能小镇。
中国光伏农业工作委员会副会长、高级工程师高祥根说。即使体弱的劳动力,也可以进入光伏大棚从事农业生产,农民每月可领取2000-3000元工资。
未来光伏大棚,靠自身发电能够使棚内温度、湿度、土壤墒情等都实现自动化检测。最大限度满足光伏电站投资企业的光伏电站收益需求,最大限度满足现代农业企业的种植需求,光伏农业大棚的投资成本还得进行最大限度的控制。光伏和农业的结合,创造了无限效益,增加了农业的价值。项目需要在谨慎中前行。
农业光伏的开发甚至比屋顶分布式还要复杂。光伏历来被认为是众多新能源种类中最具前景的能源利用形式之一,随着我国光伏应用市场不断扩大,对光伏的利用模式不断创新,光伏+农业无疑是我国在光伏应用领域的又一新突破,并成为光伏领域新的投资热点。
新政的最大亮点是将与农业结合的光伏应用纳入分布式规模范围,且项目不再受6兆瓦、10千伏分布式指标限制,35千伏(东北可达66千伏)、规模达20兆瓦的农业光伏项目均可纳入分布式光伏指标内,并享受与地面电站相同的1元/千瓦时上网电价补贴。光伏电站初始投资的困局并未得到有效改善。
张勇告诉记者,投资人首先要因地制宜地策划制定一个自己满意,让政府满意的光伏农业综合体规划及运营方案,只有有计划有准备地赢得政府的信赖,获取光伏农业的优质资源,才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中国光伏农业工作委员会会长张勇介绍,每座太阳能光伏大棚都相当于一个200千瓦的发电站,每年可发电28万度,能产生30万元的经济效益。
今年是国内将光伏应用的方向从地面光伏电站转向分布式的第一年,分布式发展的瓶颈年内或将破解。即使是光伏农业的发展模式,也正处于探索阶段。借鉴和学习国外成熟模式和经验,多渠道多方向多形式使光伏电站的融资渠道畅通,大投入的光伏农业应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国家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原司长冯玉林表示。
此外,这种分布式光伏的上网也是困扰光伏农业发展的瓶颈之一事实上,目前中央政府给分布式光伏上网的补贴为0.42人民币/千瓦时,投资商收取业主的电费一般比直接从电网购买少10%-20%。
如果现在削减补贴,而投资成本不变的话,投资商给业主的电费折扣将会减少,大大影响业主安装分布式的意欲。政府因此有条件减少补贴,往平价上网迈进一步。
近日,内地传媒报道,欧美国家开始削减对新能源的补贴力度,中国政府有可能也在短期内大幅下调对光伏行业的补贴力度。中国能源投资网最近上传了一篇名为《明年可能大幅下调光伏电价补贴,光伏技术何去何从?》的文章,内容指出光伏发电补贴下调为全球大趋势,目前欧美国家对新能源的补贴以逐步削减,而上中国在上月已把陆上风电第I类、II类和III类的上网价格每千瓦时下调2分钱,因此该机构认为中国的光伏上网价也面临着被下调的风险。